close




 


在泰國,台灣,或是任何地方,收藏較多聖物或是佛牌的朋友,


除單純乞望保佑及功效外,大體來說,分為二種方向,純收藏與期待獲利二種,


我將它分為學術派與市場派,


這因最後目標不同而有所區別,來說說我認為這二種的分別吧!


 


一般來說,剛接觸時,都是從信仰開始,進而期待其功能性,


當接觸越深入,目標就分為二種,一種就是想進一步研究,深入並瞭解其歷史,


在這過程中,收藏的數量逐漸增加,加上時間的積累,有些聖物的價值,已非當年收入的價格,


於是乎,有人出讓獲利,有人則暫時不出讓,這就是市場派與學術派的差別。


 


撇開宗教這個框架,預期收藏而獲利,這是經濟法則,


當然,早年收藏的不一定會增值,但是增值後,會不會拿出來變現獲利,那就是個人的想法。


 




依收藏方向來說,我是所謂的市場派。


這麼多年來,從開始的懞懂,到現在開始了解泰國佛牌流行的趨勢,


依此判斷,再從錯誤中學習,進而收藏,並有獲利,這或許是商人的本性,


但這不影響我對師父的尊重,因為這在我從事的行業裡,是常見的獲利方式。


 




或許有朋友會說,販賣佛祖,會有報應,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每個佛教徒,你所使用的任何佛教用品,包含佛寺募款而出的聖物,哪一件是用成本價出讓?


若是其中加入了利潤,那是不是就是販賣佛祖?


若人人均照此說,那從佛壇到身上所有關於佛教的用品,均須自己製作,這有可能嗎?


 




或許有人說,佛寺募款的聖物,有師父加持,當然不可以依一般物品來計算價格,


我認為,加持無價,這個所謂的無價,包含心中對師傅的崇敬跟對效果的期待,


所以當追捧的人多,釋出的人少,自然高價,而未出名的牌或師傅,價格自然低些,


這無關加持好壞或是尊不尊重,僅是正常現象。


 



影響價格的另外就是時間,有些老牌高價,在於稀有及口碑,若無稀有性及口碑,


就算是歷經千年,價格也無法高升,這也是正常現象。


 


在世上,任何有形的事物,都有其價格,只是我們覺得物超所值或是昂貴


,這都在希望擁有者的能力跟判斷。


一面佛牌到底應該值多少錢,沒有標準答案的。




曾聽到很多朋友很自豪的說,他收藏的聖物,是不對外流通的。


對此堅持,我深表佩服,但是我有一個疑問,假設當初收入的成本是100銖,今天市場價是100,000銖


若有人想跟你請供,而你又有資金需求,不知你會依何種價位出讓?


若能堅持不出讓,那絕對是值得敬佩的,但若也是超過當年的收入成本出讓,不知這樣算不算販賣佛祖?


 



我認為所謂的佛教徒,取決於他對事物是否有真正的慈悲心,或是面臨重大事件時道德的判斷,


是否符合佛陀教誨,而不是拘泥在表面的如法。


很多時候,真正能護持寺院,並能有具體幫助的,不是學者,而是那些商人。


所以,撇開有色的眼光,回歸市場,若是能力許可,覺得想收,就收,


若是覺得不值,那就不收,若有需求,就出讓,就這麼簡單,


但是絕對不要超出自己能力,


畢竟,撇開那些神聖的道理,


你若生活在這世界,需要的是現金,而不是滿身的佛牌或加持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胖蠍子的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